emperor emperor破解版
在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会看到有这样的情节。
主角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犯了错事遇见了武功盖世的前辈高人。
结果被高人一招击败,口吐鲜血。
但主角就说了一句话,就把前辈高人打发走了,保住了小命。
你猜他说了什么?
好汉饶命?下次不敢了?会有人替我报仇?
都不是,主角说的是:
您是前辈高人,又何必和晚辈一般见识呢?
于是前辈“自重身份”,不再出手。
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欧洲,king(国王)和emperor(皇帝)是有明确区分的。
就算国土再大,也不能随意称帝,只能称王。
为什么,因为从法理上将,整个欧洲,只有一个帝号,就是神君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恺撒大帝席卷八荒,扫清六合,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死后被列入众神行列,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享祀太庙。
罗马帝国吞并了埃及后,按照埃及的传统,只接受神族的统治。
所以恺撒之子,神族的后裔,才有资格统治埃及。
凡人只能称国王,神才有资格称皇帝,“皇帝”称号来自于恺撒。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的帝号。
所以德语中的皇帝一词,就是来自于凯撒,kaiser。
俄语中的沙皇(tsar),也是来源于凯撒。
俄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继承”了罗马的正统帝号。
拿破仑接受了罗马教皇的加冕方才有资格称帝。
强大的英国也希望有帝号,但无论如何也和凯撒扯不上关系。
当时英王乔治三世的头衔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开始迅速对扩张,侵占了印度,英王的称号又增添了新内容。
维多利亚的称号变成了“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不列颠海外自治领的国王、信仰的保护者、印度皇帝”。
多了一条,印度皇帝。
于是维多利亚从此成为女皇,可以与其他皇帝平起平坐。
而这个帝号来自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帝号。
那么问题来了,想称帝自己编一个不就行了,何必要从印度“进口”呢?
从“前辈高人”,到伊丽莎白女皇,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ib”(install b)。
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些行为呢?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ib,是为了:
大义的名分
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事,都要占一个理字。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你要让那些会受你影响的目标,认为你是正义的。
战争中,士兵们是重要的力量,因此军心很重要。
治理国家,儒家士大夫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孔孟之道就很重要。
想要在国际上与列强搞好关系,因此环境保护、平等博爱就很重要。
这些都是大义的名分。
符合大义的名分,就能降低成本,减少麻烦,做什么都很轻松。
不符合,就会步履维艰,万事艰难。
东汉建立,刘秀三年就能称帝,就是因为人心思汉,民心所向。
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是真的有人在乎的。
而大义的名分,其本身是具有高度解释空间的。
有的时候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理论。
一面说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但实际上做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宣传还是要做的,起码要让你的说法听起来有道理。
掌握了大义的名分,就等于掌握了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
然而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义的名分?
好比所有人反对,你做了却功名成就。
而有些事是民心所向,你做了却身败名裂。
因为人心难以捉摸,你判断不了形势。
以前大家认同君主制是正确的,如今则心向民主。
从忠君爱国,到如今的自由平等。
那么大义的名分究竟是什么?
那就是:力量和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同时都掌握着不同的资源。
不同人的目的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要清楚,哪些资源是必须的。
最必须的资源,就是生存资源。
“生存”是全人类的共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是和平年代久了,大家都懈怠了,反而忽略了这一点。
生存只有两条,有足够的面包吃,不要被野兽咬死。
说白了就是军事和经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哪怕你有再多的面包,也禁不住抢。
所以生存之本,首先解决的就是“暴力”。
好比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武功只有掌门才有资格学习。
像是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
都是掌门代代相传,这就确保了掌门在“暴力”资源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周芷若资历不高,又不得门下弟子拥护,但学会了九阴真经,谁若不服,就一爪子掐死。
所谓天下大义,当归于一。
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军队,飞机,大炮。
但军事背后,仍然看的是“经济”,因此经济资源更能决定生死。
在企业中,真正创造收入的员工,往往决定了公司的生死,也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
对于国家来说,聚敛之臣,才是皇帝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防得住抢劫,才能保住我们的性命,才能保得住我们的财富。
然而力量越大,就越难控制。
一方面你要小弟们听你的,认为你是正义的。
一方面你要能弄到钱养着小弟。
那你才是真的老大。
控制往往需要三种资源:
信息非常重要,只有信息准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好比鸦片战争,地方官员上报的,始终都是“官军大胜”的消息。
你又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而然有趣的是,在你获得信息的同时,你的目的也就暴露了,反而得不到真相,相应的别人也做好了对应的措施。
宰相最大的权力,就是“忽悠权”。
皇帝问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大臣们就琢磨是不是要准备打仗了。
对应的措施,就是套话的技巧,问一百件事,可能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信息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有了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控制决策流程,一种是给出建议。
庙堂之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提出议案的。
能提出问题讨论,也是一种特权。
但有时,这种特权往往掌握在秘书手上。
好比奏折太多,皇帝一天批阅不完,太监就能从中动点手脚,更换奏折的顺序。
或者皇帝比较懒,此时实际的决策者,就变成了秘书。
真正的权力,是多种资源的复合。
军事,经济,信息,决策,执行、大义的名分。
一个人的权力,不是看他的称号,
是“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不列颠海外自治领的国王、信仰的保护者、印度皇帝”。
还是“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关键要看,你手里有什么,又能控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