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凭舌尖尝遍百味珍馐,以味觉感受多元中华!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以食物为线索,以食带民,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礼仪、生活状态等一路铺开,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海报
于2012年5月14日首播,每集50分钟,共7集:《 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
豆瓣评分
自然的馈赠
本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本集出现美食:松茸、油焖冬笋、黄豆酸笋小黄鱼、 诺邓盐、血肠、火腿、莲藕炖排骨、湖水大鱼、鱼头泡饼、香煎马鲛鱼、酸菜鱼汤、水煮红螺
烤松茸
藕
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本集出现主食:花馍、花卷、油卷、黄馍馍、馕饼、馒头、米粉、河粉、拉面、竹升面、云吞捞面、手擀面、岐山臊子面、粽肉子、蛋黄棕、年糕、饺子、焖面
面叶
黄馍馍
转化的灵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本集出现美食:豆腐、乳扇、酒、醋、酱油、大酱
乳扇
绍兴黄酒
时间的味道
本集讲述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
本集出现美食:朝鲜族泡菜、煲仔饭、腌鱼、腊鸭、臭鳜鱼、刀板鱼、咸肉、金华火腿、酱鸭、腌笃鲜、黄鱼鲞、梅干菜、醉虾、醉蟹、紫菜、乌鱼子、虾膏、虾酱、中原地区各种酱菜
腊鱼
火腿
厨房的秘密
中国的厨师像魔术师,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本集出现美食:枇杷肉、汽锅鸡、蒸猪、蟹黄汤包、大烫干丝、酿火方、紫炝虎尾、狮子头、雪花鲥鱼、西湖醋鱼
汽锅鸡
蟹黄汤包
五味的调和
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本集出现美食:糖葱薄饼、熏鸭脯、酱排骨、陈皮鸭、盐焗鸡、鱼香肉丝、辣肉、糖椒鱼、鱼丸紫菜煲、清蒸鱼、白切鸡
酱排骨
糖椒鱼
我们的田野
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本集出现美食:糯稻、长街宴、鲍鱼、海胆、葱爆海参、大闸蟹、河蟹、靖江蟹黄汤包、蟹黄汪豆腐、青稞、糌粑、酥油茶
烤鱼
糯稻
这一季跳出了一般美食节目只见食物不见人的窠臼,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了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体系,用考究的影像和音乐、充满知识和趣味地描绘各地人们获取食材、料理烹饪、共享美食的场景。
制作豆腐
挖藕人
挖笋人
?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会发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正在慢慢流逝。表面上是“随着老辈人的离去而失传”,事实上是“因为无利可图而失传”。(沈宏非 评)
让我们在追寻美食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